1、測量方式:
測量人員按照各地市公路部門提供的各級公路和沿途各特征點資料制定線路,安排日程表,每天將取得數據輸入便攜式電腦,完成移動測量后將全部數據同基準站GPS進行校正差分,得出標志點和路線的經緯度坐標文件,再經ARC/INFO軟件處理得到完整準確的電子地圖。
2、測量設備:
測量中使用的GPS設備是由美國GPS設備公司出品的兩臺套GPS 雙頻接收機。基準站設于安徽省。移動站由接收機、天線和其它輔助設備組成。
內存:256K 99/999 點實測環境要求:3顆衛星可測2D;4顆衛星可測3D現場實測精度: < 100米差分后精度為: 2-5米測量范圍:海拔 –500米?/FONT>20000米,距基準站(合肥)500公里內,覆蓋全省測量方式:車載3、測量成果:省地理信息中心和省公路局的野外測量人員以大約每周一個地區的進程測得蚌埠、淮南、滁州等地區的高速國道、省道,各級國道、省道等路線(如下圖所示);公路局、大小橋、工區等標志點。4、測量總結:合理設定測量速度:在GPS動態測量時,路線的形狀描述由拐點密度決定,根據精度要求應合理設定測量速度和記錄間隔時間。注意測量環境對衛星信號接收的影響:在山區、茂密森林和高大建筑附近,需隨時注意天線對天空的可視范圍,保證接收到可進行3維計算的4顆以上衛星的信號。注意接收機內存量:新的GPS產品具有較大的內存量,但野外測量時最好配備便攜式計算機,分時間段將測量數據輸入同時空出接收機內存。